近日配资门户论坛,文化学者赵珩的新著《五十小物》由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。该书由赵珩家藏的书画碑帖、文房雅玩、亲友墨迹等五十件“小物”展开,细述各物背后的故事,兼及文史背景、工艺审美;沧桑“小物”折射出丰厚的历史与文化,乃至浓浓的人情。
对于这本新著,赵珩给出的定义是,“《五十小物》是一本体例特殊的小书,是从我家保存的文献和实物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物件,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。”
也是因此,赵珩给自己的定位是“守藏家”而非收藏家,“这些‘小物’没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但它与我息息相关。”
赵珩收录的“小物”首先看中的就是它与自己的私人关系,比如,1948年协和医院给自己开出的出生证明,父亲的日记,父母结婚时陈半丁送来的同心多子图,赵家四代人玩了100多年的铁皮大炮玩具……“这些都是原物,我现在已经77岁,能够保留下来,也确实很不容易,对我来说是一个纪念。”
五十“小物”中,还有一些带着文物性质,比如,南宋翻北宋缉熙殿本《九成宫》、枯木竹石图、东里润色砚等,还有赵珩祖父的印章、启功赠予父亲的书画扇页这样的自珍之物。
它们或许是博物馆里的常见之物,但在赵珩的笔下,又与“展品”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。这些“物”附着了人的情感,历经了沧桑,融入了生活,成为历史。
赵珩说,《五十小物》只是从尚存的小物件中撷取若干,谈不上是什么“著录”,更没有“子孙永宝之”的奢望,但是,对文化承传的愿望却是在的。赵珩在《自序》中写下的这段话,为全书行文定调。他提醒年轻人珍惜前辈传下来的物件,“这是一种家族的传承。”
文/本报记者祖薇薇配资门户论坛
盛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