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4年2月6日,武则天在乾元殿召集了所有朝臣。宰相裴炎与刘祎之、程务挺、张虔勖等大臣带领士兵入宫,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——废除唐中宗李显的皇帝身份正规配资门户炒股平台,将他贬为庐陵王。
李显听到这个消息时完全傻眼了。记得他才刚在683年12月11日继位,至今还不到两个月,怎么就被废除?他心中充满疑惑,既不明白母亲武则天为何如此决绝,也搞不懂为何一直辅佐自己的宰相裴炎会与武则天联手来废除他。
他无法理解,一气之下便直言问道:“我究竟犯了什么错?”
武则天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你竟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,你没有罪才怪!”(《资治通鉴》)
展开剩余77%李显继位后,曾根据父亲李治的遗诏,尊母亲武则天为太皇太后,并让她掌握了政权。虽然表面上李显是皇帝,实际权力却在武则天手中。李显作为一位年轻的帝王,虽然被母亲压制,但他并不甘心一辈子当傀儡,决定为自己培植势力,力图与武则天抗衡。
他打算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,并提拔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,但这些提案遭到了宰相裴炎的强烈反对。李显因此大发雷霆,心想自己已经被母亲压得如此辛苦,难道连裴炎这个宰相也要限制他吗?
愤怒之下,李显对裴炎说:“即使我将天下交给韦玄贞,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!难道连个侍中的位置都不能给他吗?”这话虽然有些气话,但李显是真的在考虑扶持韦家外戚,哪怕这意味着和裴炎的权力斗争。
裴炎意识到李显已经不再是个能轻易控制的皇帝,恐怕他会成为无法掌控的危险人物。于是,他将李显的打算告诉了武则天。
武则天当然不愿意让李显变得不可控,她原本就不希望李显是个有主见的皇帝。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不被威胁,她决定直接将李显废除,除去这个潜在的威胁。于是,武则天和裴炎共同策划,决定在684年2月7日将李显废为庐陵王的同时,将她的第四子刘旦立为新的皇帝,虽然他名义上是皇帝,但实际上仍然只是一个傀儡,不能干预政事。
紧接着,武则天还派人去巴州搜查原太子李贤的住所,以防他反叛。最终,李贤被抓获并迫使自杀。这一系列的决定使得武则天彻底掌握了大唐的政权。
这种变故引起了很多不满,尤其是李唐宗室和许多朝臣。特别是在扬州,李唐的旧臣和一些降职或被免职的人聚集起来,谋划起义。他们借着“匡复庐陵王”的名义,聚集了大量人马,准备反抗武则天的统治。李敬业是其中的核心人物,他率领着这股反抗势力,迅速成立了三个府署——匡复府、英公府和扬州大都督府,并且自封为上将,指挥整个起义。
这群人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支持,李敬业为了号召更多人加入,命令骆宾王写了一篇慷慨激昂的《代李敬业讨武曌檄》,借此声讨武则天的篡权行为。檄文的内容直指武则天的罪行,激起了人们的愤怒,也让更多人加入了反抗行列。
然而,尽管这篇檄文成功激起了广泛的民众反感,武则天对此并不慌张。她甚至对自己的大臣说:“有如此才干的人都不重用,难道不是宰相的失职吗?”显然,武则天对这些挑衅已经习惯,她的权力已经稳固到几乎无人能动摇的地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敬业的起义逐渐暴露出战略上的失误。他没有按计划向洛阳进发,而是选择了分兵两路,这导致他的力量逐渐分散。最终,李敬业的起义失败了,仅仅两个月后,李敬业和他的同党李敬猷、骆宾王等人被击败,李敬业被杀,骆宾王的命运则没有定论。不同史书对他的结局有不同记载,有的说他被杀害,有的说他失踪,还有的认为他选择剃发为僧躲避追捕。
即便如此,武则天对骆宾王的才华依然十分钦佩,虽然他最终未能继续在朝中发挥影响力,但她依然对他的才情念念不忘,表示如果他能出现在她的政权中,一定会给他更大的重用。
这场起义虽然最终失败,但它展示了当时社会对武则天集权的不满正规配资门户炒股平台,也反映了李唐宗室与外戚之间复杂的权力斗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