淞沪会战应不应该歌颂?配资评测论坛
从参加这场会战的将士来说,当然是应该歌颂的,怎么歌颂都不为过。
但是,从蒋介石发动这场会战的战略目标来看,却又是不值得歌颂的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要明白这个问题,就要先弄清楚蒋介石为什么不在别的地方开战,而非要在上海发动这场会战。
要知道,上海当时是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,是中国的门面,蒋介石为什么不惜打烂这个“门面”,也要选择在上海与日军开战呢?
其实,原因也正是因为上海是中国的“门面”,蒋介石想要通过在这个“门面”开战,来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,取得他们的同情和帮助。
在战役打响后,蒋介石曾经发表公开讲话,说:“我们希望由此促成各国共同干涉日本的侵略暴行,使敌人的处境日益孤立,成为世界公敌。所以我们为要达到此一目的,只有继续的牺牲,死守阵地!”
看到了吧?这就是蒋介石发动淞沪会战的原因,不惜投入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,即使把部队打光了也不能后退,就是为了让世界看到这场战争,出来帮中国主持公道,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暴行。
说到底,这就是蒋介石一贯的行为,从来都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在国内求各地的军阀、财阀,在国外求各国的列强,寄希望于列强来帮他抵抗日本侵略。
结果呢?西方各国虽然也发表了《九国公约》,但也只是在口头上谴责一下日本而已,实际上对日本的侵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。
所以,在淞沪会战中牺牲的几十万将士,虽然是在保家卫国,值得我们敬重,但是,他们也是蒋介石向列强求助的筹码,说白了,就是炮灰!
因此,参加淞沪会战的将士们值得我们歌颂,但老蒋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却实在不值得歌颂,完全错了!
反观毛主席,就跟蒋介石截然相反,毛主席虽然也欢迎外国的援助,但最主要的还是发动国内的民众,全国各个阶层联合起来,实现全民抗战,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。
比如毛主席接受美国记者斯特朗采访时,就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。战争胜负由敌对双方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自然地理和主观指导能力等诸因素决定,而这种决定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群众来体现。”
不得不说,蒋介石在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这个方面,比毛主席实在是差得太远了!
(参考资料:《淞沪会战》《抗日战争》)
盛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